北京咏春拳学总会
010-58613915/58613925
QQ: 1278435318

timg (5).jpg

与士兵、北派拳师、凤眼锤的较量 
  在佛山有每年一度的山车游行表演,这是在一个祭日进行的,叶问也和家庭中的女子们一同前来观看。在叶问他们旁边有一个士兵,在那个时代,“一个士兵就是无法无天的象征”。叶问家的女士都是端庄秀美的大家闺秀,士兵立时就看直了眼。于是他开始向前凑,准备动手动脚。叶问当即严辞训斥,士兵原以为这个清瘦的年轻人会逃开,没有想到叶问的态度正好相反,于是士兵转移了攻击方向,向叶问拔出了手枪。在这一瞬间,叶问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了手枪,并且指力将枪筒掰弯,士兵目蹬口呆,立在那里动弹不得,而叶问则携家人离开了是非之地。
  有一个陕西省的武术家名叫金山茂,他来到了佛山,扬言来做佛山精武体育会的老师的。金的北派拳术十分精湛,他自己也颇为自得,认为佛山的武术水准马马虎虎,所以并未把佛山的武术家们放在眼里,到佛山后便在佛山戏院摆下了擂台。其实,他只是想和叶问较量一番,因为此时叶问已颇有名气,有“咏春拳有叶问”之说。叶问在打擂开始不足一分钟之内便将金打倒在地,使台下来观战的观众兴奋不已,一片沸腾。但大家本来是准备来看一场恶斗的,见如此轻易分出胜负,都不觉有些扫兴,于是叶问又和在场的一些拳术家上台演式一番,方才使大家尽兴。另外,有关叶问当时神威的传说还很多。例如连续踢断4根竖立于地上的人臂粗细的木桩,与蔡李佛拳法大家查理王的友情比武等。一时间,叶问和他的咏春拳声名大振。但是,叶问并没有把咏春拳法授与他人,就是自己的儿子也包括在内。他严守着咏春拳创始者的戒律,普及咏春拳是和它的创始者的意图相违背的。叶问考虑咏春拳是一种必杀的武术,对于咏春拳的奥义知之越多,他就越发感叹咏春拳只能作为一种护身的武艺,否则遗祸太大。所以此时的叶问根本没有起到日后他会成为一名咏春拳的普及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沦为日本的占领地,叶问家庭和也由于战争原因土地大多荒芜,生活日益陷入困境。日本军队在很短时间内便占领了佛山,他们也听说了叶问及其咏春拳的盛名,于是准备用高金聘请叶问出任武术教师,向日军传授咏春拳,但被叶问严辞拒绝了。战后,叶问家庭举家迁往香港生活,但叶问虽有一身精湛武功,可一直没有找到可心的工作,生活过得极为拮据。1949年,叶问的一个朋友,当时任港九饭店工会书记的李氏开始介入了叶问的生活,他劝叶问向工会会员传授咏春拳以维持生计,叶问初时没有答应,但迫于重整旗鼓加上李氏的热心劝说,只得将这份差事应承下来。这也揭开了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咏春拳走出神秘迈向普及的第一页。此时,叶问已经56岁了。但是,工会的成员们并未对叶问和了的咏春拳表现出特别的兴趣,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咏春拳及叶问的武功不甚了解,一方面是由于其它的武术动作幅度大,看起来颇为威风,而咏春拳的特点正与此相异,一般人很难发现它其中蕴藏的挽力。这样一来,叶问在二年里只收了两三个弟子。
  在那之后,他在九龙的没麻地地区拥有了自己的武馆,开始招收工会会员以外的弟子。弟子渐渐增多,这时咏春拳的实战性受到了警员们的关注,他们对此拳大加赞赏,于是大批警务人员纷涌而至,武馆热闹非凡。1967年,叶问在弟子们的协力支持下在香港弥敦道438号2楼成立了香港咏春体育会。1969年,体育会派队参加了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东南亚武术擂台赛,但结果不甚理想。于是叶问啬了授拳的班组,所收月学费也便宜起来,他希望咏春拳能够成为一种大众都能容易掌握的武术拳种。1970年5月,香港咏春体育会确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之后,叶问决定把一切事务交与高徒处理,自己引退安亨晚年。自那以后,人们经常在一早一晚看到叶问至茶楼喝茶,与众弟子们闲谈度日。当时,李小龙已经成了颇爱欢迎的明星,许多人都知道他随叶问学习过咏春拳,但叶问从不因有这样一个明星弟子便自居伟大,人们称赞他所授武功高明时,他仅是一笑了之。 
  1972年,叶问被发现患有喉癌,癌症一点点侵蚀着叶问的身体与精力,叶问则以顽强的意志与疾患抗争。在这段时间里,叶问仍不时前往茶楼,与弟子们见面,叶问在弟子们面前从不言苦,并拒绝弟子们的安慰。 在弟子们的一再恳求下,他们强行将叶问带往医院,在入院一周后,叶问稍有缓和便又回到自己自己家中。但病魔和命运还是将叶问从深爱着他的徒弟们手中夺走了。1972年12月2日,伟大的咏春拳武术家和普及者叶问在留给人们他79年中的一个个回忆之后,静静地停止了呼吸,弟子们无不放声大恸。  
  李小龙没有参加叶问葬礼一事至今仍被人们认为是李小龙的一个污点,当时他由于在武林树敌太多加之名气窜升,经常受到其他武者们的狙气,为此,他只好终日困守家中。据传,在叶问葬礼之后,他也在自家宅中默默祈祷师傅灵魂安息。约8个月后的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仿佛受到了师傅在天神灵的召唤,在尚不及师父享年一半的32岁,便英年早逝。